教師資格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 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 > 模擬試題 >
來源: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作者:閆露露 時間:2022-01-17 16:12:02
一、單項選擇題
1.學校的正式產生是在(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1.【答案】B。解析:我國最早的學校產生于奴隸制社會早期的夏朝,故本題選B。
2.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答案】A。解析:春秋時期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力行而近乎仁”,將學習的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故本題選A。
3.在小學階段教學多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而進入中學以后則可進行抽象講解,這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3.【答案】B。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表現為,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注意各個階段之間的銜接和過渡。題干中小學階段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中學以后采用抽象講解的方式,體現了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故本題選B。
4.吃糖之后再吃藥,就覺得藥特別苦,而吃完藥再吃糖,就會覺得糖特別甜。這是哪一種感覺規律?( )
A.感覺適應 B.同時對比
C.繼時對比 D.感覺轉換
4.【答案】C。解析:繼時對比指幾個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題干中“吃糖之后再吃藥,就覺得藥特別苦”是一種感覺對比,因有先后之分,故本題選C。
5.媽媽拿著蘋果對7歲的小智說:“這個蘋果有300克重。”隨后,她將這個蘋果切成四塊,再問小智:“這四塊蘋果總共有多少克?”小智回答:“300克!”由此可知,小智最有可能處在(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5.【答案】C。解析: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研究發現,兒童認知發展可以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兒童進入具體運算階段的重要標志是守恒性的形成。題干中小智能夠認識到即使蘋果被分成4塊,其總重量不變,是守恒性概念的形成。故本題選擇C。
6.以下教育類型中,不屬于縱向教育結構的是( )。
A.初等教育 B.職業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6.【答案】B。解析:我國學制縱向層次結構可分為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職業教育制度屬于橫向層析結構的組成部分。故本題選擇B。
7.學校要注重校風、學風的建設,是因為從課程的角度考察,校風、學風屬于( )。
A.顯性課程 B.學科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
7.【答案】D。解析:“隱性課程”一詞是由杰克遜在1968年出版的《班級生活》一書中首先提出,是指學校情景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題干中校風、學風屬于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沒有計劃性的課程形式,所以是隱性課程。故本題選擇D。
8.“沒有哪一個人是由別人教育出來的,他必須自己教育自己。”這句話直接與下列哪一思想、學說相支持?( )
A.實用主義教育 B.人本主義教育
C.建構主義教育 D.信息技術教育
8.【答案】B。解析:題干中“沒有哪一個人是由別人教育出來的,他必須自己教育自己。”是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強調人要能夠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最終實現自我實現,屬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因此本題選擇B。
9.由于生物老師講課富有激情,喚起了學生對于生物的興趣,此學習動機屬于( )。
A.近景間接性學習 B.遠景直接性學習
C.遠景間接性學習 D.近景直接性學習
9.【答案】D。解析:直接動機是由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引起,是對所學習的學科內容或學習活動的直接興趣和愛好。近景性動機是與近期目標相聯系。題干中,生物老師講課富有激情,喚起了學生對于生物的興趣,屬于近景直接性學習。故本題選D。
10.小雪同學最近情緒低落,思維遲鈍,活動減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流露出自殺念頭。他近期可能有( )傾向。
A.抑郁癥 B.焦慮癥
C.恐怖癥 D.強迫癥
10.【答案】A。解析:抑郁癥是一種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的表現一是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樂趣;二是消極的認識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從消極方面看事物,好責難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動機缺失、被動,缺少熱情;四是軀體上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綜上所述,本題選擇A選項合適。
二、辨析題
1.德育的起點是提高道德認識。
【參考答案】
題干中的說法錯誤。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知、情、意、行,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但是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等因素,德育具體實施過程又具有多種開端,這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導之以行開始,或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故題干的說法是錯誤的。
2.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的條件是想象。
【參考答案】
題干中的說法錯誤。
短時記憶保持時間較短,容量有限,儲存時間一般不會超過1分鐘,容量為7±2個組塊。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復述,則就會再次進入瞬時記憶,最終遺忘。長時記憶的信息在記憶中儲存的時間超過1分鐘以上,直至幾天、幾周或數年,甚至終身不忘。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的條件是復述,而不是想象。
故題干的說法是錯誤的。
三、簡答題
教師的勞動具有哪些特點?
【參考答案】
(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造性;
(2)教師勞動的連續性和廣延性;
(3)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
(4)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范性;
(5)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資訊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2022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練習題_中公教師網 ,更多2022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練習題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