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 考試題庫 > 歷年考題 >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 時間:2022-01-14 16:52:45
一、考情介紹
安徽教師招聘教育綜合考試每年的題型略有變化,但是主要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或辨析題、簡答題以及案例分析題。在這里給大家展示了咱們安徽的歷年考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考題講解
(一)單項選擇題
1.【2016年小學】
下列對教育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
B.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C.教育是促進受教育者社會化的過程
D.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
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質。
A項說法正確。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的目的在于影響和促進人的發展,培養人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有目的的培養人是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這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B項說法正確。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②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③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C項說法正確。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自覺地有目的地促進人的發展的活動,主要是發生在年長一代和年輕一代之間的教導與學習互動,旨在促進受教育者的社會化與個性化,從初生的自然人逐步成長為能適應社會并能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D項說法不正確。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并非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教育對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但不可能決定社會發展方向。ABC不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
2.【2019年小學】
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 )。
A.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B.有意識的活動
C.傳遞生存本能的活動 D.適應環境的活動
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的目的在于影響和促進人的發展,培養人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有目的的培養人是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這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
第三,在教育這種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故此題選A。
3.【2015年中學】
“人人接受有價值的教育,人人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即( )。
A.大眾教育 B.通識教育 C.精英教育 D.特殊教育
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大眾教育的概念。“人人接受有價值的教育、人人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是對大眾教育的解讀。大眾教育就是大眾自己的教育,是為大眾謀福利的教育。A項正確。
B選項,通識教育又稱普通教育,指的是一種教育理念,重在“育”而非“教”,供學生的選擇是多樣的,是一種“非專業、非職業化的教育”,是對人文傳統的繼承。
C選項,高等教育公認的標準:適齡人口入學率在15%以下者稱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稱為大眾化教育。
D選項,所謂特殊教育是指教育的對象特殊,一般指生理和心理異常的兒童、少年和青年。題干強調,人人接受教育,與大眾教育理念一致。故答案選擇A。
4.【2016年中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揭示了教育的( )。
A.個體功能 B.社會功能 C.經濟功能 D.政治功能
4.【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功能。
A選項,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指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動的內部結構特征所決定,發生于教育活動內部,也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
B選項,教育的社會功能是指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指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教育作為社會結構的子系統,通過對人的培養進而影響社會的生存與發展?,F代教育的社會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C選項,教育的經濟功能體現在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的發展有助于勞動力配置結構的改善;教育再生產科學技術知識和生產力。
D選項,教育的政治功能體現在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教育可以促進民主。題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這揭示了教育對個人的作用,即教育的個體功能,所以A項正確。
5.【2018年中學】
教育活動基本構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和( )。
A.教育影響 B.教育手段 C.教育物資 D.教育內容
5.【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育三要素。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教育者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種成人教育的學生。教育影響是連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或者說中介。故本題選A。
B項,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師的語言等等。教育手段是教育影響的一個部分,不全面,故此項不選。
C項,教育物資是指進入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物質資源,與題干不符,故此項不選。
D項,教育內容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以及相關的電視影像資料、報刊、廣播等信息載體以及教育環境等。教育內容是教育影響的一個部分,不全面,故此項不選。
(二)多項選擇題
1.【2020年小學】
隨著社會發展,當代教育除了具備現代教育的一些特征之外,從世界來看,還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這些趨勢是( )。
A.教育終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國際化 D.教育信息化
1.【答案】ABCD。本體考察現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現代化的趨勢包括:終身性,國際性,未來性,生產性,公共性,全民化,民主化,科學化,信息化等等。故本題選擇ABCD選項。
2.【2015年中學】
20世紀之后,現代教育的主要特點是( )。
A.開始實施初等義務教育
B.教育的技術手段回歸傳統
C.教育逐漸走向民主化
D.教育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
2.【答案】CD。解析:本題考查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包括: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突出表現為初等義務教育的普及。
(2)教育逐漸走向民主化,追求“教育機會均等”,力圖使每個人有均等的入學機會、在教育過程中有均等的對待、有均等的學業成功機會,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方面的均等。
(3)教育內容更趨豐富與合理,學校課程和教材不斷調整更新,以取代已陳舊的知識體系,科學教育成為現代教育內容的中心。
(4)教學組織形式、方法、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有效化。
(5)教育的社會功能日益增強,社會地位日益提升。
A選項,開始實施初等義務教育是近代教育的特征。B選項,教育技術回歸傳統表述有誤,當前教育技術已經走向科學化。故AB不屬于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故此題選CD。
3.【2021年小學】
下列屬于道德感的是( )。
A.理智感 B.責任感 C.自豪感 D.美感
【答案】B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情感狀態的分類。情感可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A選項,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中,認識、探求或維護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
D選項,美感是用一定的審美標準來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會美感和藝術美感三類。
題干提問的是道德感的具體內涵,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正義感,對社會集體的集體感、榮譽感等。故BC兩項說法正確。理智感、美感與道德感是并列關系,因此排除AD兩項。故此題答案選擇BC。
(三)判斷題
1.【2018年小學】
教育就是智育。( )
1.【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和智育的關系。廣義的教育是指凡是增進人的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來武裝學生,發展學生智力的教育。智育只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還包括人在德、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教育和智育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題干中將智育簡單地等同于教育,以偏概全,故題干說法錯誤。
2.【2020年小學】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 )
2.【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的目的在于影響和促進人的發展,培養人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有目的的培養人是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這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
第三,在教育這種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故題干表述正確。
3.【2020年中學】
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因素。( )
3.【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結構中教育者的地位。教育活動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三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故本題說法正確。
(四)辨析題
【2019年中學】
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
【參考答案】
此題說法正確。
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有遺傳、環境、學校教育及主觀能動性。其中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但教育發揮主導與促進作用是有條件的:第一,只有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教育才能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第二,只有正確處理好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才能產生積極的成效。第三,要正確處理教育與遺傳、環境因素的關系,發揮各自作用。
因此,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此說法正確。
(五)簡答題
【2019年小學】
簡述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都是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務,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一個整體。
(1)德育是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社會思想準則、行為規范,并使其養成相應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德育在全面教育中起著靈魂和核心作用,起著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
(2)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來武裝學生,發展學生智力的教育。智育為其他各育的發展提供了認識基礎。
(3)體育是授予學生體育衛生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增強體質,發展機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養成良好的衛生、保健習慣的教育。體育是實施各育的物質保證。
(4)美育,又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勞動技術教育是向學生傳授現代生理勞動知識和生產技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的教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德、智、體的具體運用與實施,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的發展和提高。
(六)案例分析題
【2019年小學】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材料二:近期《中國教育報》記者在湖南省平江縣進行實地調查時發現,當前一些學生勞動意識淡薄,一些學校和家庭的勞動教育趨于邊緣化。一位老師說:“一些孩子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甚至掃一下地都不愿意。”
(1)簡要分析當前勞動教育不容樂觀的原因。
(2)談談勞動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3)你認為學校應如何開展勞動教育。
【參考答案】
(1)當前勞動教育不容樂觀的原因如下:
①學校方面。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學生在學校接受勞動教育少,勞動課內容不更新,勞動教育方式不合理;勞動教育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
②家庭方面。家長思想認識有偏頗,忽視孩子的勞動教育;學生家務勞動的量不夠,家長過分溺愛,父母包辦現象普遍存在。
③學生方面。學生對勞動教育的作用認識不夠;學生對勞動有消極態度,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促使其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2)勞動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如下:
①勞動教育能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崇尚勞動的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勞動教育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美德,以及社會主義的勞動態度。
②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勞動教育有助于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智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③勞動教育能促進學生身體的發展。學生參加適度的生產勞動,能使肌肉、骨骼受到鍛煉,促進新陳代謝,增進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機能,從而增強學生的體質和體力。
④勞動教育能促進學生美感的發展。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祖國河山的自然美和勞動人民的心靈美,更有助于培養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3)我認為學??刹扇∫韵麓胧╅_展勞動教育:
①注重對學生的勞動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②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注重將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多動手實踐,學習勞動技能。
③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活動,樹立勞動榜樣。
④建立家校聯系,共同訓練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
⑤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和監督體系,逐漸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
注: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安徽教招怎么考?一起來看看吧!_中公教師網 ,更多安徽教招怎么考?一起來看看吧!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